文化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视角决定了文化的不同内涵和外延。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并代代相传。学校文化从分类看有理念文化和具体文化。理念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发展观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具有时代特征和直面教育改革特点的学校文化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民主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仅仅把多元的社会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条件和背景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学校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发展与生成过程将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上升为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既要适应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又要着眼于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向,使现代学校文化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学校提出,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魂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校徽解读:校徽上的六种颜色:春华绿、银鹰灰、秋实黄、太空蓝、大地黑、国旗红,分别代表学校从初一到高三的六个年级。logo的设计体现了十一“思方行圆”的十一精神。
新任务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是对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新概括。学校文化建设已经从边缘性话语,成了学校新时期的新任务新主题。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的建设。它不仅涉及人的表意行为,而是从价值观这个深的层面引导人、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学会怎样做人;它是智能发展的超越,不仅仅去具体地影响、规范人的行为,而是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熔铸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对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体系,推动素质教育高水平的实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凝聚和激励全校教职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对学校以往历史积淀的概括和总结,更是推动学校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创设优越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促进成长的条件。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人文氛围,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艺术化,课堂教学审美化,人际关系和谐化。
师德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不断提升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境界,实现师德、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一所学校教职工的精神境界与创新能力,与学校的文化积淀和氛围是分不开的。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将产生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学校教师群体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促使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行为准则趋于同一目标、同化为统一的步调,凝聚成强有力的团队,在促进学生、学校获得发展的同时,个人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从文化层面上进行管理制度建设的推动力量。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倡导以人为本的文化创造理念,充分尊重学校群体成员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校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必然要求学校要加强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构建具有激励和服务功能的人本管理体制,生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激励学校群体成员创造性思维与行动的现代学校制度文化,推动学校向更高层次的自我管理目标迈进。
荣誉评选办法
一、思想品德
1.模范遵守《十一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品德行为表现在班级民主测评中获得半数以上同学的肯定
2.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积极参与班级、年级的建设或学校的管理,具有爱心和责任心。
二、学分标准
卓越学生
1.非毕业年级
1.学业必修课程:每门功课考核优秀,达到3学分。
2.选修课程:考核优秀,每学期不低于2分。
3.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每学期不低于1学分,社区服务每学期不低于0.4学分(初一年级上学期可在校内进行公益劳动,作为社区服务累计学分)。
4.社团活动:自组织社团或参与社团活动,每学期不低于1学分(初一年级上学期满10小时计1学分,下学期按照学校统一标准18小时计1学分)。
5.一项体育技能考评,初一、初二(上学期)、高一、高二(上学期)学生需达到基本掌握水平4分;初二(下学期)、四年制高一、高二(下学期)学生需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分。
6.一项艺术技能考评,初一、初二(上学期)、高一、高二(上学期)学生需达到基本掌握水平4分;初二(下学期)、四年制高一、高二(下学期)学生要求同体育技能要求
7.参加名家大师讲坛活动,每学期不低于0.6学分。
8.电影欣赏活动,每学期不低于0.6学分。
9.加分项目:每学期累积不低于5学分。
10.研究性学习,第一学期上报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活动不少于54课时,第二学期,当年申报的研究课题成果评奖达到良好以上级别,获得5学分。此条标准限于高中学生。
2.毕业年级
1.学业必修课程:每门功课考核优秀,达到3学分。
2.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社会实践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6学分,社区服务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2学分。
3.社团活动: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4学分
4.从初一、高一计起,有一项体育技能考评,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学分。
5.从初一、高一计起,有一项艺术技能考评,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学分。
6.从初一、高一计起,参加名家大师讲坛活动不少于10场2学分。
7.从初一、高一计起,参加电影欣赏活动不少于10场2学分。
优秀学生
1.非毕业年级
1.初中:学业必修课程:语、数、外、物理(二四制初中为科学)考核优秀,达到3学分,其他课程考核良好,2学分;高中:学业必修、选修模块课程:语、数、外考核优秀,达到3学分,其他课程考核良好,2学分。
2.选修课程:考核优秀,每学期不低于2分。
3.综合活动实践课程:同卓越学生要求。
4.社团活动:自组织社团或参与社团活动,每学期不低于1学分。(初一年级上学期满10小时计1学分,下学期按照学校统一标准18小时计1学分)。
5.一项体育技能考评,初一、初二(上学期)、高一、高二(上学期)学生需达到初步掌握水平2分;初二(下学期)、四年制高一、高二(下学期)学生需达到熟练掌握水平4分。
6.一项艺术技能考评,同体育技能考评分数要求。
7.参加名家大师讲坛活动,每学期不低于0.6学分。
8.电影欣赏活动,每学期不低于0.6学分。
9.加分项目:每学期累积不低于3学分。
10.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卓越学生要求。
毕业年级
1.初中:学业必修课程:语、数、外、物理、化学考核优秀,同初中要求,其他课考核合格,2学分。
2.综合活动实践课程:同卓越学生要求
3.社团活动:自组织社团或参与社团活动,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4学分。
4.从初一、高一计起,有一项体育技能考评,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学分。
5.从初一、高一计起,有一项艺术技能考评,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学分。
6.从初一、高一计起,参加名家大师要求同卓越学生要求。
7.从初一、高一计起,参加电影欣赏活动不少于10部2学分。
优秀特长生
1.特长生申报范围:
1.在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手工、篆刻、摄影、棋类、广告设计、影视编导、动漫、语言类(话剧表演、小品、主持)、体育等领域,学有所长,在十一学校就读期间当年获得过校级活动一等奖,市区级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以上。
2.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中,当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市区级一、二等奖或者国家级三等奖以上者。
3.在艺术技能、体育技能、特殊技能考核中,达到熟练掌握者。
4.在社团活动、校园创业或者学校社会工作中表现突出,有突破创新者。
符合上述任一条件,且达到学分标准要求者,均可申报
2.学分标准
1.初中:学业必修课程:每门课程考核合格,达到2学分;高中:学业必修、选修模块课程:每门课程考核合格,达到2学分。
2.选修课程:每门考核达到合格,2学分。
3.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每学期不低于1学分(毕业班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6学分),社区服务同优秀学生要求,毕业班从初一、高一起累计达到2学分)。
4.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成果验收合格,获得5分。此条限于高中学生。
5.申报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体育或者艺术技能需要达到熟练掌握水平,6学分。其他类特长生申报,体育、艺术技能学分不做硬性要求。毕业班学生需达到毕业要求的熟练掌握水平,即6学分。
6.学校社会工作特长生,每学期加分项目学分累计不得少于8学分。
学校领导
校长
李希贵:校长,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兼任国家督学、教育部高中新课程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校本教研专家组副组长,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装扮成杰克船长的李希贵校长
装扮成杰克船长的李希贵校长
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长兼潍坊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筹建工作负责人;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新课程:课堂里的挑战与反思》《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文章,出版《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美国中学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专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因为对学生和蔼可亲而被学生们称为“贵爷”。
2011年12月31日,因在狂欢节扮加勒比海盗网络走红引热议。
2012年12月31日的狂欢节上,他扮演了《哈利波特》里的“邓布利希贵”(邓布利多+李希贵)。
2013年12月31日的狂欢节上,他扮演了《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
校长顾问
李金初:校长顾问,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1974年至1987年任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1987年至2007年任十一学校校长,2007年10月任校长顾问。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和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被北京市教委聘为德育专家。主要著作有《改革、选择、发展——我的办学思想与实践》,《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校长的思路学校的出路》,主编、参编出版物数十本,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践了学校国有民办制。主要荣誉称号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新世纪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世界成功人士、首届全国中学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市中学模范校长,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北京市海淀区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李金初
李金初
副校长
吴凤琴:副校长,兼任国际部主任,分管学校国际化教育工作,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中学英语特级教师,中共党员,获文学学士学位和教育硕士学位。曾被评为哈尔滨市“市级骨干教师”、“黑龙江省省级骨干”教师、哈尔滨市市级优秀教师、黑龙江省省级先进个人;获得哈尔滨市首届“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哈尔滨市第二十个教师节 “20位名师”荣誉称号。参加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曾担任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英语学科组副组长。历任高中英语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教务副主任、教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
田俊:副校长,兼任高三学部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主任。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大学本科, 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北京市十一学校工作至今。历任初、高中物理教学和竞赛教练,班主任、年级主任、校长助理。校物理竞赛一级教练,海淀区物理学科学科带头人,参加课堂教学和各类教学业务比赛多次荣获全国、市区一等奖,数次荣获“海淀区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海淀区优秀青年教师标兵”称号。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之星”、2009年授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授予“海淀区十大杰出青年”。
秦建云:副校长,兼任课程研究院院长、奥林匹克竞赛总教练。男,汉族,河北尚义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7年-2002年在河北北方学院从事教育工作。2002年7月至今在北京市十一学校工作,历任物理教师、班主任、奥林匹克竞赛总教练、校长助理兼课程研究院院长。培养学生获得物理竞赛一等奖14人,考入清华北大学生24人,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成为首批入选的教育家成长工程教师。
党支副书记
张之俊: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并主持总务处工作。男,汉族,河北玉田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1年8月-2000年7月在河北省玉田县从事教育工作,历任玉田县窝洛沽中学物理教师,玉田县第二中学物理教师、班主任、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玉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副校长。2000年7月至今在北京市十一学校工作,历任十一学校物理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教育处主任、校长助理。荣获十一学校模范教师、优秀党员、模范干部、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海淀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校长助理
马玉琴:校长助理,兼招生办公室主任,女,汉族,北京市人,大学本科,北京师范大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民进会员。1983年进入北京市十一学校工作至今。历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教学处主任、教导处主任、校长助理。曾获十一学校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模范干部、海淀区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海淀区优秀班主任、海淀区优秀教师、海淀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等称号。
于振丽:校长助理,高一学部主任。女,汉族,天津武清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中共党员。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参加过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1985年-2005年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任教,担任班主任和物理教研组长工作,是天津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天津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2005年至今,在北京市十一学校工作,历任高中物理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
卡尔·伊文:校长助理,国际部剑桥国际课程中心物理教师。曾被评为十一学校“青年才俊”。卡尔·伊文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数学及物理学士学位,并多次在国际物理竞赛中获大奖。他热爱中国文化,乐教十一学校。他能灵活运用8000个汉字,对墨家思想、古典文学颇有研究,对围棋、橄榄球、演讲、哲学均有涉猎。学生们称赞他是一位“superman with a smart head and big heart.”
校务委员
王春易:校务委员,兼任高三学部主任,生物学科主任。女,汉族,天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生物特级教师,中共党员,曾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普教系统师德标兵,2000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荣获优秀学员。2003年从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调入北京市十一学校工作,担任生物教师,奥赛教练等工作,荣获海淀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员,北京市优秀党员等称号,成为首批入选教育家成长工程的教师。
周志英:校务委员,兼任初中学部主任。女,汉族,北京市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历任数学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主任、学部主任。曾获海淀区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先进青年工作者、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入选首批教育家成长工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