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全国正在运营的网贷平台共4782家,但其中的平台势力分化却非常明显,行业的二八效应越发突出,其集群效应也越来越明显。面对行业的监管细则即将落地以及残酷的市场竞争,互金行业里的占多数的中小平台该如何生存,他们是否还有“生存”的可能?又该如何“夹缝求生”?
集群效应初显 中小平台难觅“生机”
据第一网贷(深圳钱诚)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全国P2P的成交额、贷款余额、平台数量和参与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具体来看,前11月全国网贷成交额破万亿元,达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67.34%,历年P2P网贷累计成交额达到1.48万亿元;全国P2P网贷贷款余额也第一次突破5000亿元,达到5109亿元,同比增长301.84%;目前,正在运营的有4782家平台。然而,尽管互联网金融行业屡创新高,但各个平台的贡献力量却明显分化。
据网贷之家数据分析,2015年6月至11月,排名前100的平台成交额平均在一亿以上,另外,红岭创投、陆金所等大平台更是几十亿以上的月均成交额,而且前11月的月均平台成交额在1亿以上的不到100家,如此说来,月贡献一亿以上的平台占全国网贷平台不到3%,行业的二八效应由此越发凸显出来。
对此,永利财富总经理刘洪表示,“其实,对于当下互联网金融而言。行业里已经初具集群效应,大多数的优质资源和客户群体都集中在极少数已经做出品牌和影响力大的平台。”
然而,尽管中小平台占的数量比较大,他们难道就没有丝毫的生存机会了吗
九成平台出局还是仍有一线生机?
自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国家和政府积极大力支持和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尽管行业的新兴以及不成熟,国家依然出台相关的政策力助其健康良好地发展。一个行业的发展,总免不了行业内个体的竞争与市场的洗礼和淘汰,互联网金融行业也不例外。
然而,在现阶段市场二八效应越发凸显,行业集群效应越发明朗的环境下,互联网金融的众多中小平台难道就没有一丝的“生机”?难道他们没有继续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用武”的可能和希望?如果还有“一线生机”,那他们又该紧拽哪些存活筹码?
永利财富总经理刘洪表示,行业的集群效应已经初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平台已经相当于提前出局,只是看其什么时候离场,或者以什么方式离场罢了。然而,对于中小平台而言也不能说全无机会,因为其行业本身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如果能抓住最后一点时机,尽快摆正心态,在细分领域做出差异化和创新。还是有望在未来体量巨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从刘洪作为一个中小网贷平台经营者的角度看,占绝大多数的中小网贷平台似乎还有些许的存活机会,但是平台运营者又该如何去把握呢?
刘洪对此表示,“这个行业虽然限于现在法规和监管的不健全,准入门槛低。实则不然,互联网金融的隐形门槛极高。即要有金融行业的专业和严谨,也要有互联网的开放和创新的思维。两者之间还要取得很好的平衡,才能在这个乱局中突围而出。”
永利财富:互金集群效应初显 中小平台何去何从